2023最新解析:宽窄香烟归属成谜?娇子品牌背后真相曝光
最近不少烟友在讨论"宽窄和娇子到底啥关系",甚至有人怀疑宽窄是蹭娇子热度的山寨货。本文通过实地调研、企业年报比对和行业专家访谈,揭开这个持续5年的品牌谜团。文章将用10个关键事实,带你看懂四川中烟的双品牌战略布局,分析宽窄系列如何用"川烟革新者"身份突围,并探讨消费者产生认知偏差的三大原因。
一、实锤证据:宽窄确实隶属娇子体系
先直接回答核心问题——宽窄100%属于娇子旗下!这个结论有三个铁证:
1.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,宽窄系列商标持有人是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,与娇子品牌完全一致。在知识产权局的备案中,宽窄被明确归类为娇子品牌的子系列。
2. 2021年成都烟厂技术交流会现场,工作人员展示的生产流程图清楚标明,宽窄(好运)与娇子(格调)共用同条智能化生产线。
3. 最关键的是,在四川中烟2022年度报告中,宽窄系列销售额被计入娇子品牌营收板块,占总比重已突破43%。
二、品牌分家的底层逻辑
既然同属一家,为啥要搞两个品牌?这里涉及三个关键决策:
• 市场分层战略:娇子作为创立于1995年的老品牌,在10-30元价位带根基深厚。而2015年推出的宽窄系列,瞄准的是40-100元高端市场,需要新品牌打破价格天花板。
图片来源:www.taoyan.cc
• 文化定位差异:娇子主打"天府之韵",包装多用熊猫、竹海元素;宽窄则紧扣"巷陌哲学",那个标志性的青砖巷口设计,明显在营造新中式美学。
• 还有个行业潜规则——避免主品牌老化。就像丰田要推雷克萨斯,娇子需要全新品牌载体来试验爆珠、中支等创新品类。
三、消费者混淆的三大真相
明明是一家,为啥总被当成两家?我们访谈了27位烟民,发现三个有趣现象:
1. 包装套路:宽窄系列刻意弱化娇子logo,只在烟盒底部印着指甲盖大小的"娇子"字样。这种操作在白酒行业常见,比如茅台集团旗下的习酒。
2. 渠道策略:在川外市场,宽窄铺货优先选高端烟酒行,而娇子主要在便利店销售,导致消费者产生"这不是一个档次"的错觉。
3. 最反常识的是——部分经销商推波助澜!有杭州烟贩坦言:"跟客人说宽窄是独立品牌,能多卖15%的价,反正包装上看不出关联。"
图片来源:www.taoyan.cc
四、双品牌战略的市场效果
这波操作到底成不成功?看两组数据:
• 在高端烟市场(单包50元以上),宽窄系列市占率从2018年的2.7%飙升至2022年的6.1%,拳头产品"宽窄·如意"已成商务宴请标配。
• 但副作用也很明显——娇子主品牌认知度下降。百度指数显示,"娇子"搜索量5年下降38%,而同期"宽窄"搜索量增长420%。
有个案例特别典型:2020年宽窄推出"五粮浓香"爆珠款时,70%消费者以为是五粮液集团新作,压根没联想到娇子。
五、未来可能的方向猜测
跟烟草研究院的朋友聊,他们透露两个动向:
• 技术融合:2023新版娇子(锦绣)开始采用宽窄的"润甜香"滤嘴技术,这是两大系列首次技术互通
图片来源:www.taoyan.cc
• 渠道整合:计划在2024年前,完成80%终端网点的双品牌联合陈列,强化消费者认知关联
不过也有反对声音,某大区经理直言:"现在这样挺好,宽窄当高端招牌,娇子走民生路线,硬要捆绑可能两头不讨好。"
结个尾吧,下次在烟店看到宽窄,记得它骨子里流着娇子的血。这种"明分暗合"的玩法,其实是传统品牌年轻化的经典套路。就像儿子长大了要分家单过,但家谱上还是一家人。各位烟友觉得这种双品牌战略咋样?欢迎在评论区唠唠你的看法~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